0478-8705005

招考信息 备考资料|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备考图书| 职位库 照片处理器 刷题app| 师资 QQ群 微信公众号

  • 在线客服咨询
    呼和浩特 咨询
    巴彦淖尔 咨询
    乌兰察布 咨询
    鄂尔多斯 咨询
    阿拉善盟 咨询
    包头市 咨询
    乌海市 咨询
    赤峰市 咨询
    通辽市 咨询
    兴安盟 咨询
    呼伦贝尔 咨询
    锡林郭勒 咨询
    0471-5105555
  • 当前位置:巴彦淖尔人事考试网 > 事业单位 > 备考指导 >

    阅读模式

    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事业单位笔试备考(22)

    发布时间:2021-05-27 15:52:35 巴彦淖尔人事考试网 来源:内蒙古华图 qq群 华图在线APP

      【导读】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事业单位笔试备考(22)巴彦淖尔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内蒙古华图整理发布。更多关于2021事业单位备考,2021事业单位招聘考试,以及华图公务员考试备考信息。请关注巴彦淖尔公务员考试网/巴彦淖尔人事考试网

      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事业单位笔试备考(22)

      巴彦淖尔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提供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事业单位笔试备考内容。有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可参考本文文章进行复习,下面为各位考生准备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事业单位笔试备考相关资讯。预祝成功上岸,在理想岗位中实现自我价值!

      【学习推荐】

      >>>2021内蒙古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6000题

      >>>2021事业单位每月公基模考大赛

      >>>2021内蒙古事业单位在线网课学习

      1. 根据我国《刑法》的规定,以下关于刑事责任的说法中,错误的一项是:

      A.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

      B.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

      C.刑罚的轻重,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

      D.已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

      【答案】D

     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犯罪知识并选错误项。

      根据《刑法》第十七条,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,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、强奸、抢劫、贩卖毒品、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罪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
     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,犯故意杀人、故意伤害罪,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,情节恶劣,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

     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,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
     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,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;在必要的时候,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。故D项错误,当选。

      因此,选择D选项。

      【拓展】

      A项:根据《刑法》第十八条,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,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,不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;在必要的时候,由政府强制医疗。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醉酒的人犯罪,应当负刑事责任。故正确,排除。

      B项:根据《刑法》第二十一条,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,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,造成损害的,不负刑事责任。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,不适用于职务上、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。故正确,排除。

      C项:根据《刑法》第五条,刑罚的轻重,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。故正确,排除。

      2. 果农赵某在柑橘成熟季节为防止柑橘被偷,在果园四周私拉电网。某晚,孙某欲偷柑橘时不慎触电,经送医院抢救,不治身亡。赵某对这一损害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是:

      A.直接故意

      B.间接故意

      C.过于自信的过失

      D.疏忽大意的过失

      【答案】B

     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刑法知识。

     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。显而易见,私拉电网可能会给他人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,题干中赵某理应知道私拉电网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,属于间接故意。B项与题意相符,当选。

      因此,选择B选项。

      【拓展】

      A项: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。题干中赵某理应知道私拉电网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,并非希望结果发生。赵某私拉电网的目的是防止柑橘被偷而不是致孙某死亡,故孙某死亡的结果并不是赵某所追求的,赵某不属于直接故意。A项与题意不符,不当选。

      C项: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但轻信能够避免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。题干中赵某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,而非轻信能够避免。C项与题意不符,不当选。

      D项: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,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。题干中赵某预见了私拉电网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非没有预见,故赵某不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。D项与题意不符,不当选。

      3. 一位局长接受了上门求办事人的好处费,答应办事但事未办成;当事人要求退还好处费,这位局长拒不退款并以告发当事人搞行贿相威胁。如何对这位局长的行为定罪:

      A.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

      B.敲诈勒索

      C.受贿罪

      D.诈骗罪

      【答案】C

     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的是刑法分则知识。

      根据《刑法》第三百八十五条,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索取他人财物的,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,为他人谋取利益的,是受贿罪。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,违反国家规定,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、手续费,归个人所有的,以受贿论处。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。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,必须同时具备“为他人谋取利益”的条件,才能构成受贿罪。但是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,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实现,不影响受贿罪的认定。虽然局长没办成事件,但是不影响受贿罪成立。

      因此,选择C选项。

      【拓展】

      AB项: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对被害人使用恐吓、威胁或要挟的方法,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。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七十四条,敲诈勒索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AB项排除。

      D项: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。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本法另有规定的,依照规定。D项排除。

      4.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:

      A.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

      B.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

      C.应当从轻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

      D.可以从轻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

      【答案】D

     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。

      根据《刑法》第十九条,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,可以从轻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
      因此,选择D选项。

      【拓展】

      ①又聋又哑的人,又称聋哑人,是指丧失听觉能力和口头语言能力的人。盲人是指丧失视觉能力的人。我国刑法规定,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,是要负刑事责任的,但是可以从轻、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
      ②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出现残疾,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,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,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,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,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,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完全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,因此,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,应当与正常人一样负刑事责任。

      5. 下列选项对犯罪形态的描述错误的是:

      A.甲开车去抢银行,下车后,被路人发现并报案。为避免被抓获,选择逃跑,属于犯罪预备

      B.甲在放火烧乙家的房屋时,天降大雨,导致其无法将火再次点燃,则甲属于犯罪未遂

      C.甲投毒杀乙,后反悔,送其去医院,途中,乙知道后崩溃,为使甲受到惩罚,拒绝去医院,后乙死。甲属于犯罪中止

      D.一天夜晚,甲去乙家杀乙,结果,在黑暗中杀死的是在乙家的丙,甲属于犯罪既遂

      【答案】C

      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并选错误项。

      根据《刑法》第二十四条,在犯罪过程中,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,是犯罪中止。甲虽有悔罪行为,但是没有有效的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,乙还是因为甲投毒死去。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。

      因此,选择C选项。

      【拓展】

      A项:根据《刑法》第二十二条,为了犯罪,准备工具、制造条件的,是犯罪预备。甲还未着手,又因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结果没有得逞,因此,属于犯罪预备。A项正确。

      B项:根据《刑法》第二十三条,已经着手实行犯罪,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,是犯罪未遂。针对放火案件来说,开始点燃目的物是放火罪的“着手”。说明甲已经着手,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火没有燃烧起来,所以属于犯罪未遂。B项正确。

      D项:本案中,甲误把丙当作乙予以杀害,属于具体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,不影响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成立。D项正确。

      相关阅读:

        巴彦淖尔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

        巴彦淖尔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

      以上是关于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事业单位笔试备考(22)的全部内容,更多关于2021事业单位备考,2021事业单位招聘考试,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公务员考试群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群,及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网巴彦淖尔人才信息网

    (编辑:sunxia)

    有报考疑惑?在线客服随时解惑

    公告啥时候出?

    报考问题解惑?报考条件?

    报考岗位解惑?怎么备考?

    冲刺资料领取?

    •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:内蒙古华图
    • 2021内蒙古华图课程咨询表

    考试工具

    招考信息
    照片调整
    直播讲座
    备考资料
    图书教材
    试题资料
    网络课程
    课程商城
    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 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:nmghuatu
    首页 咨询 课程
    首页 图书网课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
    京ICP备11028696号-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
    考编攻略 在线刷题 关注获取